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古琴形制及其文化內涵

[复制链接]
查看15913 | 回复0 | 2017-11-16 12: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现代称其为“古琴”。“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古代文人心目中凝固。琴成为历代文人们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是文人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形制及其文化内涵】

%E5%8F%A4%E7%90%B4%E5%90%84%E9%83%A8%E4%BD%8D%E5%90%8D%E7%A7%B0-.jpg

古琴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承弦的硬木,称为“岳山”。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空,较大的称为“龙池”,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二者以长方形为常见,也有圆形或一圆一方者。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0以穿系琴弦。

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是“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硬木“龙龈”,用以承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可以保护琴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徽,是泛音的标志,也是音位的重要根据。琴徽多用贝壳制,也有用玉石或金制。

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琴面多用桐木也可用松木、杉木,背板用梓木。周身刷漆,以黑色为主,也有红色和棕色者。琴身的漆经过百年左右,开始产生断纹。有了断纹的琴音质会更美。凡传世古琴无不经过生漆的修补。古琴有大、中、小多种,以中型为多。其形制和结构基本相同,有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等,仲尼式最为常见。

古代琴用丝弦,最佳者呈半透明状,称为冰弦。现用钢丝芯缠尼龙弦,音量增大,余音加长,按弦移指的磨擦噪声减少。

从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