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古琴史:两汉

[复制链接]
查看14812 | 回复0 | 2012-2-12 14: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汉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当时的统治者在征集民歌的同时,也从各地选拔一些民间的优秀艺人,在宫廷中任鼓琴待诏。师中、赵定、龙德,他们都是西汉中叶宫廷中的鼓琴待诏。师中是汉武帝时期,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的名琴家。由于他的影响,当地好琴成为时尚。据刘向《别录》所言:“至今邳俗犹多好琴”。赵定是渤海人,龙德是梁国人。汉宣帝年间,皇帝“欲兴协律之事”,由丞相把他们从民间选拔出来,在宫廷中充当待诏。据记载,赵定是个很安静的人,但弹起琴来,却能使人“为之涕泣”。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们还分别留有关于琴的著作,“《雅琴赵氏》七篇。名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雅琴师氏》八篇。名中,东海人,传言为师旷之后。《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可惜都已失传。刘向亦说:“雅琴之意,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诸琴杂事》很可能是集大成的巨著,原书也早已不存。

     除了宫廷中的专业琴家,汉代文人爱琴解音,风气之盛,始终不衰。著名的文人琴家有司马相如、蔡邕父女,还有哲学家扬雄、刘向、桓谭等。这一时期,古琴的演奏指法也有相当的发展。

     至汉代,七弦琴的形制已基本定型;但此时之琴,是否有音位标志——徽,则尚有争议。在汉代枚乘(?~前140)的《七发》中,曾提到用龙门之桐制琴,用野蚕之丝制弦,并用“九寡之珥为约”。用珥做成的约(或弓勺、的),本指箭靶的中心,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指琴徽。除了湖南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西汉七弦琴的实物以外,一些墓葬中也常有抚琴陶俑出土,其往往琴置膝上,两手作拨弦状。另外,在大量的汉代画像石中,常有抚琴画面的出现。1936年,河南南阳市草店一座大型西汉墓中,出土了3方乐舞画像石,其上共刻有乐伎、侍者及主人等25人,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人数最多、场面最大的一幅,其右门楣石上即刻有鼓琴的场面。

     在琴论领域,汉代琴家和文人也有不少著述。除了前述刘向的《说苑·琴录》、扬雄的《琴清英》、桓谭的《新论·琴道》等,还有一部重要的琴学文献——《琴操》,这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据传为蔡邕所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音频资料:

余青欣《离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视频资料:
南阳汉画像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度一学堂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